小小的台灣,中部及北部的生活習性還是存在不少有趣的差異,例如:「芋」在中部稱「喔啊」,北部人叫它「喔」,「喔啊」則是指「蚵」……。而尾牙要拜拜,還要吃刈包、潤餅?在不做生意、清明節才吃春捲(炸潤餅)的我們家,更是聽都沒聽過了。


農曆十二月十六日,相傳是土地公生日,是一年當中最後一次「做牙」,所以又稱「尾牙」,這天不只要祭拜土地公,還要祭拜各宅的地基主,以感謝他們一年來的照顧。早在一周前,婆婆就預告了這件事,夜市也陸續出現了賣刈包的攤子。當天準時回到家,才發現,「尾牙」在老公家真是一件大事呢! (雖然他本人完全對尾牙的這些活動完全沒印象。)


三戶連棟的房子,此時就像一個火力全開的大蒸汽爐,三口鍋爐各自奮力地翻動、忙碌著,食材都堆到門口了。我和老公像在扮家家酒似的,幫忙洗菜、切菜、刨絲、端盤子,臨時興起還會「過家」看看隔壁的嬸嬸進度如何。我想,如果哪天要我一手包辦這些,老公一定會是最頭痛的人!


拜完也哈啦完後上樓,發現婆婆又完成了好幾道菜,這會不會太豐盛了啊?除了長得像錢包,象徵來年發大財、錢包滿滿用不完的刈包外,最重要的,就是傳承自老公奶奶的潤餅了。


【據說潤餅裡包的料愈豐富,代表來年愈豐衣足食、不愁吃穿。
看看圖中這一桌……,還有些沒端上來呢!】

 

 

講究配色的餡料有:高麗菜炒紅蘿蘿蔔絲、掛竹炒芹菜(首次聽到「掛竹」這名堂)、炒豆芽、蛋皮、豆乾絲、紅燒肉……,灑上花生粉、鋪上滿滿的香菜,再用大蔥莖沾甜辣醬封口、捲起,一份滿足到快撐破的大潤餅就完成了。



飯後到隔壁串門子,才發現奶奶一脈相承的做法在各家巧思(或偷懶)下,又有了不同變化:例如餡料加入菜脯干、香腸、雞捲,花生粉改成黑白芝麻、海苔粉等。

 

雖然我沒見過奶奶,不過,從生活中的各項細節,處處看得到她對三位兒媳的影響至深,突然有股「代代相傳」的復古懷舊感;而對於公公等自小就因家境貧困、白手共創家業的三兄弟而言,每年尾牙的這些儀式與擺盤更是充滿「媽媽的味道」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nmask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